您好,欢迎来到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

发布日期:2015-8-14    浏览量:3629次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

 

    

 

       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下,我中心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旨在为向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工作提供技术指导,逐步引导并规范全国健康科普工作广泛、深入、可持续开展。下一步我中心将以此指南为基础,进一步开发针对不同内容、不同传播渠道和不同传播形式的健康科普技术指南,进一步推进全国健康科普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附件: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指南

(试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预防疾病和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强健康科普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公众普及传播,从而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落实医改对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提出的要求,推动实现《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目标,促进健康科普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特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为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开展健康科普信息的生成与传播工作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推进卫生计生机构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科普,逐步引导并规范全国健康科普工作广泛、深入、可持续开展。

二、健康科普信息的定义

  健康科普信息是指以健康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呈现和传播的信息,通过普及这些信息帮助公众形成健康观念,采取健康行为,掌握健康技能,提高健康素养,从而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三、健康科普信息生成的原则与流程

  (一)健康科普信息生成原则。

  1.科学性原则。

  1.1内容正确,没有事实、表述和评判上的错误,有可靠的科学证据(遵循循证原则),符合现代医学进展与共识。

  1.2应尽量引用政府、权威的卫生机构或专业机构发布的行业标准、指南和报告,有确切研究方法且有证据支持的文献等。

  1.3属于个人或新颖的观点应有同行专家或机构评议意见,或向公众说明是专家个人观点或新发现。

  1.4不包含任何商业信息,不宣传与健康教育产出和目标相抵触的信息。

  2.适用性原则。

  2.1针对公众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

  2.2健康科普信息的语言与文字适合目标人群的文化水平与阅读能力。

  2.3避免出现在民族、性别、宗教、文化、年龄或种族等方面产生偏见的信息。

  (二)健康科普信息生成流程。

  1.评估受众需求。

  1.1通过访谈、现场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初步确定目标受众的重要健康问题。

  1.2了解目标人群的健康信息需求(他们想知道什么)。

  1.3掌握目标人群对健康科普信息的知晓程度(他们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1.4了解健康科普信息中所建议行为的可行性。

  1.5了解影响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的因素(态度、文化、经济、卫生服务等)。

  1.6了解受众喜欢的信息形式、接受能力、信息传播的时机与场合等。

  2.生成信息。

  2.1信息编写:围绕希望或推荐受众采纳的行为,编制或筛选出受众最需要知道、能激发行为改变的信息,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具体怎么做等相关信息。

  2.2信息审核:在健康科普信息编制过程中,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信息进行审核。

  2.3信息通俗化:要把复杂信息制作成简单、明确、通俗的信息,使目标人群容易理解与接受。

  3.对信息进行预试验。

  3.1在健康科普信息定稿之前,要在一定数量的目标人群中进行试验性使用,确定信息是否易于被目标人群理解、接受,是否有激励行为改变的作用。

  3.2可以选择小部分的目标人群,通过个人访谈、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