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7001500号-1
地址:泰安市财源大街29号 邮编:271000 联系电话:0538-8589800
【热点关注】
1.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的通知
2.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
3.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6.85%
【科技前沿】
4.科学家培育出新型“全脑”类器官
【健康科普】
5.痛风患者的4大饮食误区
【详细内容】
1.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制定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以下简称《准则》,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1)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疾控主管部门,下同)、军队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下同)要高度重视《准则》落实工作,切实承担起落实《准则》的主体责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机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具体办法,确保针对性强、操作性好,务求实效。
(2)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准则》适用于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工勤人员等其他从业人员参照执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组织做好《准则》的学习培训,加强对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进修人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和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等教育引导,做到全部覆盖、全员知晓。同时,将《准则》培训纳入岗前教育、业务培训、入职晋升前培训等,经常性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3)严肃查处失德行为。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按照《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处置问题。要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完善落实《准则》的机构内制度规范,及时发现处理违反《准则》要求的行为。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监督举报方式,对群众反映的违反《准则》的有关问题线索,要认真核查并及时反馈。对违反《准则》的医务人员,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4)强化刚性约束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将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准则》有关情况作为医院评审、医院巡查等重要内容。要将医务人员贯彻执行《准则》情况作为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严重违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确定为考核不合格。(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2.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便捷患者看病就医,我委在梳理既往对医疗机构门诊管理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起草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共分五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门诊命名要求(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包括门诊命名基本要求、特色门诊命名规范、多学科联合门诊命名规范。要求医疗机构遵循依法合规、科学规范、清晰准确的原则进行门诊命名(原则上应当与诊疗科目相匹配);特色门诊名称应当真实、准确、简洁、清晰地反映专科特色和诊疗范围;多学科联合门诊名称应当后缀“联合门诊”或“MDT门诊”。明确不得使用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反公序良俗、标新立异、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和争议的名称。二是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提出工作要求(第四、第五部分)。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对门诊设置与命名不规范问题立行立改,提升患者就诊体验,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将医疗机构门诊规范命名纳入医疗机构评审、校验统筹推进。此外,《通知》对中医科室门诊命名和中医医院设置的专病门诊命名也提出要求。
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推动相关工作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工作实践,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发布门诊信息,或在门诊标牌、引导标识中备注科室特色、医师专长等,方便患者就医。(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3.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6.85%
据国家中医药局消息,日前,2024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及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调查报告出炉。根据调查报告,2024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阅读率、信任率、行动率均保持增长趋势,其中行动率增幅最大,较2023年增长近5个百分点;2024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达到26.85%,较2021年增长5.59%,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25%)。(内容来源:健康报)
4.科学家培育出新型“全脑”类器官
据科技日报消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新型“全脑”类器官,不仅包含多个脑区的神经组织,还具有初步的血管结构。这项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展示了首次将各个脑区组织成功整合为一个统一运作的类器官。该突破有望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开辟新途径。(内容来源:健康报)
5.痛风患者的4大饮食误区
痛风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每位痛风患者都知道低嘌呤饮食的重要性,但依旧存在诸多饮食误区,甚至流传着不少谣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辨别它们。
误区一:痛风患者与肉无缘
痛风患者不能放开吃肉,但也不需要和吃肉说再见,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种类、合适的烹饪方式,适量吃肉。
第一,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绝对不吃肉,在病情稳定期、血尿酸水平开始下降时可以适当吃一些。
第二,提倡进食鸡鸭等家禽类瘦肉以及淡水鱼,此类肉多属于中等嘌呤食物,尽量不吃牛羊肉类红肉,禁食动物内脏、海鲜等。
第三,烹饪方法以水煮、清炖为主,避免油炸、熏烤。
第四,一次食用量不能过多,每次100克左右即可,食用频率不能过高。
误区二:蔬菜水果可以放开吃
虽然蔬菜水果整体嘌呤含量不高,较少造成血尿酸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食用部分蔬菜水果也会诱发痛风。芦笋、笋干、黄豆芽、菌菇、菜花、四季豆、扁豆等蔬菜的嘌呤含量不低,甚至高于部分肉类。
此外,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如榴莲等,过量食用也会造成血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大量摄入果糖会造成内源性嘌呤生成增多,导致血尿酸升高。
误区三:不能喝啤酒,但能喝白酒
酒精是痛风患者的绝对禁忌,无论是啤酒还是白酒,都会使人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因此,痛风患者应该戒酒。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尿酸水平也在下降,遇到节假日,家人朋友聚会,想要喝上一杯,那最好选择红酒,但需严格控制量。
误区四:不能吃豆制品,不能喝牛奶、酸奶
豆浆、豆腐、豆腐脑等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豆类中大量的嘌呤已经被去除,因此,痛风患者适量进食豆制品一般不会导致血尿酸升高。
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的嘌呤含量低,与豆制品一样,痛风患者适量食用可以补充由于低嘌呤饮食带来的蛋白质摄入不足,而且还有助于尿酸的排出。(内容来源:老年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