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信息早知道『2025.8.7』总第121期

发布日期:2025-8-7    浏览量:383次

【热点关注】


1.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3.今日立秋,暑气尚存

4.“热凉交替” 警惕季节性谣言


【健康科普】


5.腹泻有清肠作用,暂时不要进食……是真是假?


【详细内容】


1.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近日,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1)主要内容:按照“坚持健康优先、关口前移,倡导绿色发展、综合治理,深化全民动员、社会共治”的行动策略,将环境健康理念融入各领域政策体系,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社会共治,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桥梁作用,个人、社会、组织等协同推进,引导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推动健康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在目标定位方面,提出到2030年,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关于健康环境2个结果性指标和4个倡导性指标要求:实现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等2个结果性目标,以及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倡导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倡导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倡导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等4个倡导性指标。

在行动措施方面,按照个人和家庭、社区和场所、机构和组织3个层面提出16项举措。针对个人和家庭层面,开展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舒适居家环境促进行动。针对社区和场所层面,开展友好社区环境建设行动、健康场所推进行动。针对机构和组织层面,开展优美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行动。

在组织实施方面,提出加强统筹协调、保障力度、一体推进等要求,确保《实施方案》有效落实。

(2)贯彻落实:国家疾控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协同配合,加强宣传解读、组织实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实施方案》各项行动措施贯彻执行,推进健康环境建设。(内容来源:国家疾控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制定《若干规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对于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若干规定》,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要定期督促检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在安排部署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党委(党组)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行,确保《若干规定》落到实处。(内容来源:新华社)

3.今日立秋,暑气尚存

立秋是秋季的第1个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此时,人体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立秋的时候并没有出伏,在暑热、暑湿未消的同时,秋凉、秋燥也随着节气到来,寒热交互,雨后的湿气与立秋后的燥邪并存。所以,立秋养生总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养肺润燥、重视收养。

健康提示

(1)立秋之后,暑气渐淡,夜晚会相对舒适一些,此时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指一般晚上10时左右入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顺应阳气之收养;“早起”,指一般在早上5时~6时起床,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以助睡眠。

(2)立秋节气是阴阳消长的交替节气,寒热交织,脾湿与肺燥同存。因此,食饮有节以调养保健十分重要。立秋节气在饮食上要健脾祛湿,以培土生金,顾护胃气;养肺润燥,以金水相生,生津养阴。秋季应“少辛多酸”,尽量少食辛辣及油腻食物,如辣椒、韭菜、油炸食物;可选用丝瓜、茄子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

(3)立秋时节,要重视强体健身运动,讲究劳逸结合,动静有度,“不妄作劳”。“收养”是秋季养生的主要原则,秋冬养阴就是要保养体内的阴气阴津。立秋节气运动不宜过大,不要过度出汗,避免阳气耗散、阴津损伤,要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此外,立秋还要注重调神,遵循“收养”原则,凝神静气,不急不躁,不悲不忧,保持心情舒畅,神志安宁,以收敛神气,做到“神与形俱”。(内容来源:健康中国)

4.“热凉交替” 警惕季节性谣言

8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介绍立秋时节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介绍,季节转换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阶段,较大的昼夜温差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对此,要警惕多个季节性谣言,如“换季时输液能疏通血管、预防脑梗”“血压稍高没有关系,换季后自然会降下来”“喝红酒或者喝醋可以软化血管”等。(内容来源:健康报)

5.腹泻有清肠作用,暂时不要进食……是真是假?

有人说“腹泻可以将感染的病原体排出体外,有清肠作用,所以得了肠道传染病暂时先不要进食”,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患肠道传染病会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说明我们的肠道正在“战斗”以清除病原体,所以腹泻确实是机体清除病原体和毒素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完全禁食的做法并不可取。

这是因为机体通过腹泻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同时会流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完全禁食,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儿童、老年人或体弱者更可能出现重度脱水、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等问题。因此,出现腹泻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和含电解质的功能性饮品;同时根据病情轻重适量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避免生冷、刺激、油腻食物。腹泻时科学的饮食管理,才更有利于身体恢复。(内容来源:健康中国)




END




供稿:孙璐璐

审核:郑传涛

编辑: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