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信息早知道『2025.10.10』总第133期

发布日期:2025-10-10    浏览量:66次

【热点关注】


1、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寒露)”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2.九部门全面排查回流药问题

3、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月起施行

4、扶正养生丸转换为非处方药


【科技前沿】


5、创造性活动延缓大脑衰老的生物学机制获揭示


【健康科普】


6、秋天哪些人群更需要留意心理状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


【详细内容】


1、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寒露)”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0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寒露)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谢杨

寒露是秋季第五个节气,寒露过后,露水更浓,寒气更重,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秋燥问题愈发明显。寒露也是变天节奏最快的节气,需要警惕的健康问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同时,秋季还容易使人产生悲秋情绪,出现情绪低落、沮丧等问题。

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各位嘉宾将聚焦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高血压和呼吸道疾病防治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健先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女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高颖女士;浙江省疾控中心研究员蒋健敏女士。

2.九部门全面排查回流药问题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消息,九部门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药品追溯码异常线索为重要抓手,对定点医药机构涉嫌倒卖回流药等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回流药是指通过非法渠道回收已流出正规医药流通环节的药品,并重新流入市场的现象。

3、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月起施行

由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0月1日起施行。新版《中国药典》共4部,分别收载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用辅料、药包材以及通用技术要求等,收载的品种新增159种,修订1101种,总共收载6385种。

4、扶正养生丸转换为非处方药

10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扶正养生丸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品种名单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一并发布。国家药监局要求,相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于2026年6月27日前,依据有关规定,就修订说明书事项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5、创造性活动延缓大脑衰老的生物学机制获揭示

据新华社消息,一项针对多国舞者、音乐家、艺术家和电子游戏玩家的研究发现,从事创造性活动能显著增强大脑中最易衰老区域的功能连接,从而延缓大脑衰老。研究显示,从事创造性活动对大脑额顶区影响最明显。额顶区在认知、运动、语言等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该区域也是最容易受到年龄相关衰退机制影响的区域之一。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刊发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6、秋天哪些人群更需要留意心理状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

秋季天气转凉,日照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多属于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秋季这类情绪困扰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有效缓解。

当出现情绪低落、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等波动的时候,可以从两方面判断我们是否需要专业帮助:

一是持续时间。如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慌等情况,出现半年以上,或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问题持续时间超过两周,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是严重程度。若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或社交,需要引起重视,需要专业的干预。

符合上述时间和程度的标准,建议尽早就医。

对于少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秋季需要警惕复发。预防复发的方式包括: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患者本人或家属需要留意患者的睡眠、情绪及行为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对于心理问题,应该树立两种积极的心态:一是正常化,二是别标签化。

“正常化”是指我们心理上的异常和不适跟身体的不适一样,需要被正视,该寻求专业帮助的就大大方方地去,积极求助是勇敢自信的表现,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人包容理解。

“别标签化”是指不要因为短暂的情绪波动就紧张兮兮,随意给自己贴标签。最终诊断或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干预,必须由精神科医生通过面谈和系统评估来确定。总之,我们保持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认知,才能更好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心理挑战。

以上内容来源于国家疾控局、国家医保局、健康报、新华社网站等。





END



供 稿:禹娜

审 稿:张科华

编 辑:健康教育科